持續學習
不焦慮,不抱怨
旅行能有效延緩大腦老化!
俗話說「要活就要動」,臨床中不乏職場中叱吒風雲,退休後減少與人互動、思考動腦機會,反成失智高風險群。國際權威神經醫學期刊《The Lancet Neurology》也證實,65 歲以上老人低活動量,是造成失智關鍵風險因素之一,藉旅行延緩腦力衰退,包含增廣見聞、吸收新知、走向人潮、保持彈性開放的心態、與家人共創美好回憶等,皆能刺激感官認知,有效提升情緒,幫家庭的回憶撲滿儲蓄。
2023 年,太平洋率先成為「全國第一家失智友善組織的旅行社」,由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教授為全體同仁進行培訓,我們深刻了解,失智是大腦病變的過程,可能發生在你我及任何人身上,帶領長者或失智者出門旅遊,能從失智者的身心狀況評估規劃,多一分體貼與留心,家庭旅行,有愛便無礙。
讓旅行有愛無礙
太平洋正式成為
「失智友善旅行社」
猜猜看,此刻的台灣每天約有多少人在慶祝 65 歲生日?答案是約500 名。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,2025 年台灣即將邁入「超高齡社會(super-aged society)」,全台 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 20%,白話地說,兩年後走在台灣街頭,每 5 人就有 1 人是 65 歲以上長者。
雖然,日本目前(2023)仍是全球最高齡國家,75 歲以上長者占日本人口 15% 以上。但,台灣高齡化人口急速攀升,將在 2052 年左右超越日本。
雖說家有一老、如有一寶,但衛福部推估,台灣失智症人口現已超過
30 萬人,65 歲以上占9 成6,且年齡越高,罹患失智的風險越高( 註),
儼然成為超高齡社會共同挑戰。
仔細回想,家中爺奶、爸媽或親戚朋友,是否有記憶力減退(如重複
發問,重複購物,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等),對時間和地點感到混淆,
或是心情如坐雲霄飛車,情緒反覆、易怒、疑心病重……等狀況?
上述情況屬輕微認知障礙,恐是早期失智先兆,除了透過醫療院所神
經內科、身心科醫師診斷用藥,早期治療已證實可大幅延緩失智病程。
而預防勝於治療,日常保健延緩大腦及身體機能老化,才是根本之道。
註:據「台灣失智症協會」調查統計,失智盛行率會隨年齡增長,從65 歲的 3% 躍升到 85 歲的 21%。平均 5 位 85 歲高齡長者中,有 1位罹患失智症。
親愛的貴賓,您已在此頁面停留了一段時間,是否需要旅遊規劃師的幫助呢?
立即點擊右下角LINE按鈕與我們對話吧!